海宁市教育局党建统领推进人才子女“学无忧”赋能营商环境优化
信息来源: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: 发布日期:2023-07-13 08:43

海宁市教育局不断强化党建统领,扎实开展“四敢争先•九大争锋•六大行动”,切实增强人才服务意识,创新人才服务机制,推进人才子女“学无忧”“学而优”“学而乐”,为人才扎根海宁解决子女教育后顾之忧。目前,全市有26075名人才子女和其他随迁子女享受无忧入学,其中高层次人才子女125名、企业骨干子女261名、其他随迁子女25689名,学前教育5651人、义务教育20424人,已实现高层次人才子女100%城区学校就学,企业骨干子女100%公办学校就学,其他随迁子女100%保障入学。2023年共有332名人才子女和其他随迁子女参加高考,特控上线63人、一段上线240人。

释放资源供给活力,实现人才子女“学无忧”

党业融合强引领。实施“四敢争先•九大争锋•六大行动”,由局党组书记领衔,局机关第一支部书记任行动部主任,全力推进“教育项目提升行动”,量化清单,倒排工期,挂图作战。针对人才子女就学学位供给不足难题,将人才子女就学保障和服务纳入公共服务“七优享”工程重点,确保人才子女享有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,提升其留海的幸福感和认同感。

完善政策强支撑。出台《海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》《海宁市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管理办法》《2023年海宁市人才适龄子女申请就读学校实施细则》,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人才子女纳入保障范畴。根据人才类别,分无障碍安排对象、全市统筹安排对象和区域统筹安排对象三类,予以充分照顾。推行以“两为主、两纳入、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”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,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。开通高层次人才子女无障碍入学绿色通道,简化人才子女入学办理流程,实现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“零跑腿”。市义务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由2017年的63.5%提升至2023年的94%,远远超过省定85%的指标任务。

增加供给强保障。完善教育设施布点,着力解决区域资源紧张问题。2023年顺利推进教育类政府投资项目15个,其中静安小学、第五中学龙渡校区等11个项目竣工投用,新增学位11670个。全面摸清现有教育资源的最大学位数,厘清最大承载力,通过实施县域校网布局调整、教共体建设、紧缺区域“扩班增额”等有效措施,挖掘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位,江南小学、静安初中提前招生,文苑小学、许村小学等小学扩班65个,第一初中、第五中学等初中扩班25个,新增学位4540个。

强化品牌引领带动,推进人才子女“学而优”

推进“红烛先锋”行动。教师队伍优秀,是留住人才子女就学的“压舱石”。遴选政治素质高、党建业务熟、教育管理强的优秀党员教师作为学校党组织书记。深入实施“海教先锋行”支教活动,重点向许村、长安等随迁子女多、师资配备紧张的地区倾斜,2022年以来共交流教师144人,其中名优骨干70人。推行新教师教研员导师制,开展农村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教师团队“同教共进”项目,保障农村地区人才子女享受同城待遇。

打响“学在海宁”品牌。办学质量优异,是留住人才子女就学的“源动力”。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,公办园儿童覆盖率84.89%,优质园儿童覆盖率83.2%,居全省前列。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、教育联盟建设和集团化办学,启动绿城育华安澜学校实体化办学,深化上海世外托管鹃湖学校项目,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得。实施“县中崛起”行动,加快普通高中自主特色发展,“县中崛起”案例连续2年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。海职高、技师学院、海宁卫校都成为省“双高”建设单位。

丰富“红船领潮”内涵。办学特色明显,是留住人才子女就学的“加分项”。坚持五育并举,深化“一校一品”“一校多品”特色创建,围绕德育、体育、劳动、美育、科技等主题,开展校园体育节、艺术节、科技节等,培育校园足球、篮球、书法、乐器等特色项目。完善劳动教育清单,把劳动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。实施“红烛先锋   点燃理想——随迁子女思政教育2.0提升项目”,依托全市各类研学实践基地、科普基地等制定研学清单,让人才子女在研学中感受海宁文化、领略海宁之美。

构建温暖育人生态,助力人才子女“学而乐”

“普惠托育”纾解焦虑。坚持“应开尽开、能开尽开”,通过新建幼儿园、优化招生服务区等方式,最大限度增加普惠性托育资源供给,2022年共开设托班18个,招收幼儿317人,其中人才子女和随迁子女27人。2023年计划开设托班45个、提供托位900个,目前已招收人才子女和随迁子女53人,让外来人才放心工作、安心留海。探索实施半日托等特色模式,打造具有海宁特色的托班课程,让人才子女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照顾和教育。

“课后托管”寓教于乐。关注课后、暑期等重要时间段,推出多样化托管服务,切实解决人才子女接送和照顾难题。深化“1+X”三点半课后服务模式,将劳动、体育、非遗、国学等学校特色项目引入课后服务内容,共开设社团1076个,拓展性课程1170门。利用复兴乡村少年宫、万名学生下社区等,全面开展“候鸟课堂”等爱心暑托服务。

“慧心赋能”暖心护航。建立人才子女服务台账,抓好人才子女入学后的学习、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跟踪服务,切实保障其享受优质基础教育的权益。开展“心理专家进校园”活动,围绕“珍爱生命”“学习心理”“管理情绪”“走进青春期”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,服务人才子女和随迁子女3300余人。培育“青心润潮童”等心理法治服务队伍,吸纳公安、司法行政、法院、检察院等领域心理专家队伍20余支,深入实施“再翔蓝天”心困生帮扶计划,通过一对一帮扶,加强人才子女心理健康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