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震减灾 守护安全——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开展“5·12”防震疏散演练暨人防宣传活动 | ||||
|
||||
为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,切实提高师生的防空防灾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,妥善应对处置校园突发事件,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地震、火灾等意外事故对师生可能造成的危害,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在“5·12”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,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开展了防震疏散演练暨人防宣传活动。 5月10日下午,全体教师利用全教会时间,一起学习了演练活动方案,了解活动过程,明确职责,细化分工。 5月11日下午,各班主任利用班队课时间,召开了《防震减灾》、《地震知识我知道》、《地震避险》等主题班会课,学习地震知识、掌握地震等灾害来临时的自救互救技能,了解地震演练的流程和逃生路线,开展人防宣传活动等。 5月12日上午8点05分,随着广播里警报声的响起,防震紧急避险疏散演练正式开始。全体师生反应迅速,教室里的学生快速躲到桌子底下,双手抱头,保护身体关键部位。教室外的学生找到三角区躲避,有效避震。 等主震结束后,各个楼层和楼道的安全负责老师立即到岗,检查各楼道是否畅通,教室里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前后门撤离,在走廊上排好两路纵队,在听到楼道畅通指令后沿着指定路线,双手抱头、弯腰、小步跑,安全有序撤离到空旷的操场。 为帮助师生普及地震知识,掌握地震逃生、自救、互救的基本技能,疏散演练结束后,学校特邀原嘉兴市科技馆的朱建民副馆长为师生讲解地震救护知识。朱馆长通过讲述自己儿子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亲身经历,用浅显易懂的语言,让师生初步掌握了发生地震时保护自己、学会自救的基本方法。 最后,校长助理任立国为本次活动做总结讲话。他结合汶川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成功逃生经历,希望全体师生坚决杜绝不文明、不安全的行为,谨记正确的逃生方法,在灾难来临时学以致用,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。 |